健全知識產權評估體系 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2021 年中國創業板無形資產研究報告發布暨健全知識產權評估體系”研討會近日召開,采取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進行。專家們一致認為,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無形資產在現代經濟發展中日益重要,應進一步強化對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的分析研究,健全知識產權評估體系,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重視無形資產管理 提升創新發展水平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湖北省知識產權局、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湖北省上市工作指導中心指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學院(MBA中心)和企業價值研究中心主辦,湖北省資產評估協會、武漢市知識產權交易所等單位協辦,旨在發布關于創業板和科創板無形資產的最新研究成果,研討“十四五”時期我國知識產權評估體系建設。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學院院長錢學鋒教授結合無形經濟發展趨勢和國家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勉勵企業價值研究中心團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進一步深入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無形資產研究,發揮高??蒲袃瀯莺椭菐旃δ?,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副秘書長楊松堂通過線上形式為發布會致辭。他表示,知識產權制度是推動科學技術持續發展的重要制度,評估行業要繼續深入研究、加強合作、完善準則體系并加快人才培養,為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事業提供更高水平服務。
研討會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企業價值研究中心教授汪海粟領銜的研究團隊發布“2021年中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及價值指數研究報告”,這是該研究中心作為獨立第三方高??蒲袡C構連續第十年發布該類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對近十年來創業板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的演進特征進行回顧和總結,并發布湖北省創業板上市公司無形資產專題研究報告。
報告基于證監會第28號、30號準則和創業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實際情況,構建創業板上市公司無形資產首次信息披露、持續信息披露、質量和價值指數。這些指數既反映創業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與可持續性,也反映資本市場對企業無形資產的認可程度和溢價水平,識別企業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對于更為全面客觀地評價創業板上市公司整體競爭能力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報告發現,創業板市場已基本具備無形資產質量識別和價值釋放的功能,能夠實現股權資本在成長型科技企業之間的有效配置,同時也發現部分創業板上市公司在獲得上市機會和高額經營利潤之后,持續創新的動力不足,導致企業無形資產的整體質量難以持續保持,需要通過監管、公司和投資者的有效互動,促進創業板公司借上市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
深化知識產權評估研究 提升創新服務能力
湖北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程浩建議,研究團隊結合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 年)》,在無形資產和知識產權領域繼續深入研究,為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和湖北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開發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劉勇從開發性金融視角分析無形資產與資本市場之間的關系。對于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的未來發展,他建議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營商環境。
湖北省上市工作指導中心主任向勇表示,從上市公司行業市盈率的變化看,傳統產業、夕陽產業、無形資產價值低的產業市盈率逐漸走低,投資人思路應從“賺錢企業”向“值錢企業”轉變。同時,他認為,上市公司無形資產信息披露仍存在不足,建議進一步完善公司上市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湖北省經信廳信息中心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特聘專家汪志剛對新創企業融資輪次與估值研究進行了介紹。他表示,融資輪次是參加路演的“標簽”,是投資機構的“準星”,是企業估值的“天平”,明確融資輪次是投資機構的基本需求。
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劉登清結合當前科創板和創業板市場情況,認為完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分別為無形資產與資本市場準入、無形資產和資本市場持續信息披露、通過無形資產的評估助力資本市場發展。
中誠君和(北京)國際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誠軍在題為“從估值與計量的角度不斷正視無形資產”的主題發言中,通過無形資產以及正視與不斷正視的含義、估值與計量的角度分析創業板企業無形資產研究的意義。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文豪對承擔的中國資產評估協會2021年重大研究課題《“十四五”時期健全我國知識產權評估體系研究》的進展進行專題匯報,提出基于知識產權應用場景、決策情景、評估技術和制度環境四要素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生態框架,從功能定位、政策協調、準則規范、技術支持、結果運用5個方面探索健全我國知識產權資產評估體系的路徑。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無形資產在現代經濟發展中日益重要,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在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和管理都發揮重要作用,但當前知識產權評估體系完善面臨較大難題,課題組應聚集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和國家在知識產權領域重大戰略舉措,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為健全我國知識產權評估體系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撐和政策建議。
來源:《中國會計報》